近些年,一些假冒伪劣农用肥料趁机混入市场,致使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。
售假肥者有何伎俩
1、含量抽条
植物生长需要养分有主要养分、次要养分、微量养分3种。主要养分是对氮、磷、钾的统称,次要养分是对元素钙、镁、硫等统称。微量养分是对硼、锰、铁、锌、铜、钼或钴的统称。一般来说,1个养分的生产成本大约在30元左右,由于目前肥料成分鉴定困难,消费者凭肉眼又无法识别,因此许多不法企业打起了“养分抽条”的主意,在产品标识上做假,趁此牟利。例如,有一个不法厂家,产品包装上注明养分含量64%,经过实测有效成分还不到10%。
2、生产原料质量差
植物所需的钙、镁、磷等元素都是从矿石中提取出来的,不法厂家收购大量劣质矿石,从中提取的矿物质质量就很难保证。
3、不法经营 非正规生产
据调查,很多经营人员不懂化肥知识,本身也不具备生产化肥条件,设备简陋,技术落后,生产的化肥杂质多,根本达不到技术要求。
4、夸大宣传效果
大量冠以“灵、宝、精、素、王”等名称的肥料言过其实,造成误导。有的厂家号称自己的产品既增强营养,又防病治病,可以一次施肥不用再追肥。事实上,目前尚没有一种肥料能起到面面俱到的功效。
如何识别假化肥
选肥之前,首先查看经营者是否有肥料登记证、营业执照,然后再通过眼、耳、鼻检测一下化肥的真假。
1、看外包装和说明书
一个合格的产品其标识的形式是由外包装标识、合格证、质量证明书、说明书及标签等组成。据化肥检验人员介绍,从7月1日起,国家已执行新的外包装标识标准。按照规定,化肥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、养分含量、等级、商标、净重、标准代号、厂名、厂址、生产许可证号码等标志。
假冒伪劣化肥的包装大都使用劣质材料,粗糙、不符合规格,破损率高,字迹不表,商标模糊。为了促销,假化肥包装上的说明一般不用汉字,多用拼音,不明确标明产地和生产厂家。
看实物:真化肥颗粒呈圆形而且大小一致,假化肥一般颗粒形状不一,碎粒现象严重。
看体积比重量:真化肥的比重比假化肥大,同样重的化肥,真化肥体积小,假化肥体积大。
2、闻 有强烈刺鼻氨味的液体是氨水,有明显的刺激氨味的颗粒是碳酸氢铵,有酸味的细粉是重过磷酸钙。如过磷酸钙有很刺鼻的怪酸味,则说明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废硫酸,这种化肥有很大毒性,极易损伤或烧死作物。
3、听 抓一把化肥从高处松手,让化肥自由下落,落地声音尖细,为假化肥;声音沉重的,为真化肥。
打假遵循何法
农民一旦发现了假劣肥料,应及时向当地工商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和反映情况。投诉时应备好足量的检验样品。
目前,国家有《种子法》、《农药法》,还没有一套专门的肥料立法,对假劣肥的处罚主要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》。农业部颁发的《肥料登记管理办法》第五章罚则第二十七条规定:有下列情况之一的,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,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,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;没有违法所得的,处1万元以下罚款。(1)生产、销售未到得登记证的肥料产品;(2)假冒、伪造肥料登记证、登记证号的;(3)生产、销售的肥料产品有效成分或含量与登记批准内容不符的。
还有一个参照的依据:国家有关法律规定,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是失去效能的化肥,或者生产者、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化肥冒充合格的化肥,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,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的,处3年以上7年以上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使生产遭受特大损失的,处7年以上有期徒形或者无期徒弄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